EN
mgm高梅美线路.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规划(2011-20年)公布
发布时间:2024-03-19 14:12:59 来源:mgm美高梅79906 作者:MGM高梅美线路官网
产品简介: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2011年12月2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准,现予公布。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自主创新的源泉,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2011年12月2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准,现予公布。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自主创新的源泉,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及与自然科学相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知识储备,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2020年发展规划》。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全市科技工作的需求和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10年,市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申请项目33338项,资助项目3786项,资助经费总额4.33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了一批优势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对营造首都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在市自然科学基金的长期支持下,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和学科群体,神经外科、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基础数学等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被调查的1237个基金项目中,共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0篇,获国家和地方科技奖项分别达44项、149项,699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后续支持,申请和批准国内发明专利分别达1355项、611项,申请和批准国外发明专利分别为40项、19项,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如,中生代昆虫与植物的协同演化、Y连锁遗传性耳聋的发现研究等在国际基础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钢结构多次预应力优化设计理论研究、新型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为首都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总体上看,自然基金成果积累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核心技术研发优势。大量高水平基金成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没有充分体现出基金成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作用。

  市自然科学基金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3786个项目中,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承担的项目有803项,资助总经费7840.1万元,分别占资助项目和经费总数的21.21%和18.15%。在被调查的1237个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及成员中,有39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2位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位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目前在我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由青年科技人员承担的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亟需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单凭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已难以实现重大成果突破,亟需培养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2001年以来,在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的支持下,资助对外合作交流项目102项,资助总金额467.5万元,年均资助金额46.8万元;通过支持举办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影响力。与市教委设立联合资助项目,重点支持市属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发挥了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联合资助的项目共144项,资助经费5253.5万元,提升了科研人员和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增强了市属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此外,市自然科学基金还重视区域合作,与其他省市的科学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共享专家资源、推动专家资源互补和整合,共享相应的信用记录。

  目前市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和交流的规模、强度、层次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扩大,联合资助模式相对单一,通过学科交流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首都需求的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尚需开展。

  2001-2010年,市自然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额逐步增长,基金项目申请量由1000项增加到4691项,增长3.69倍,年均增长18.74%;资助项目数由128项增加到477项,增长2.73倍,年均增长15.74%;资助经费总额由1569万元增加至5930万元,增长2.78倍,年均增长15.92%。近年来,市自然科学基金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形成了研究项目基金、对外合作交流基金、专著出版基金、会长基金等形式的资助格局,以及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的项目结构;初步建立了以竞争性支持为主的资助模式;确立了“依靠专家、发扬、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和“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基金管理总体上日趋科学规范。

  随着基金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基金管理局部环节尚存一定不足,如资助体系尚待完善;资助模式仍需继续优化;立项评审机制仍需科学化、规范化的部分环节尚需完善;项目实施管理仍需加强;绩效评估机制尚待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

  当前,首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未来国际、国内科技竞争态势,满足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迫切需要超前谋划推进首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未来十年,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需求。

  自20世纪以来,开展基础研究的目的已逐步从单纯满足科学家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兴趣,转向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趋模糊。从实践看,引发经济和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新兴产业的兴起,几乎都与科学的重要突破密切相关;从现实看,基础研究的储备已成为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点的基础。

  当前,北京在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均面临严峻考验,产业与城市发展受到科学基础储备不足的制约,特大型城市建设和运行的压力激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北京必须因势利导,紧密结合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和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凝练和解决具有战略意义和带动作用的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突破一批事关产业振兴和城市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基础问题,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知识、成果与人才储备。

  首都发展已进入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基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研究的积淀正在为新的科技积蓄能量,国际科技竞争的关口已经前移,各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活动日趋活跃;国际科技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大量聚集,将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城市建设的直接推动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促进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发现、培养和吸引一支世界级的科学家队伍,涵养和活跃创新资源,已成为加快首都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市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首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今后一段时期,必须从投资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我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系统谋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尽快发现和培养一批热爱科学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尽早确立支撑和引领世界城市建设的人才竞争优势。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人口健康、疾病防控等许多共同挑战。解决好这些挑战,迫切要求构建全球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开放合作的大格局,拓展科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动员全球科学研究资源,共同攻克难题。在“科技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进程中,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基础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随着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国内各省市间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环境治理、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联手解决区域所面临的共性科学问题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面临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加强研究性合作的迫切需求,必须进一步拓展在全球、全国和全市范围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交流与合作,并推进交流型合作尽快向研究型、战略型合作发展。

  未来十年北京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必须有效提升基础研究在首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基金管理对首都原始创新活动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为使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能,必须在资助体系、资助模式、立项评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信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强化与全市科技工作的有机衔接,营造尊重科学、鼓励探索、宽松和谐的良好创新环境,提高申请与评价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使科研人员能够潜心从事科学探索,不断提高我市基础研究成果的创新水平和影响力。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基金制为根本,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促进成果价值利用为主线,以基金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更加注重部署前沿、更加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更加注重国际合作、更加注重营造环境的战略取向,为首都自主创新提供不竭的科学基础和发展源泉,助推“科技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

  前沿引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前瞻部署科学前沿,带动首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强化北京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彰显特色:坚持科学基金制,服务和利用好中央在京科技资源,着力促进首都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推动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将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

  突出重点:坚持有限目标,加强顶层与系统设计,围绕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遴选和部署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升重点领域整体创新能力,并力争在相关方向有所突破。

  服务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基础,汇集创新力量,攻克科学难题,为首都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础、人才储备和技术源泉。

  到2020年,形成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的首都特色科学基金制。我市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基金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以有效利用;优势与特色学科进一步发展;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基础研究队伍基本形成;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取得突破;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未来十年,新设立3-5个联合基金,发现和培养10-15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基础研究在涵养首都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活跃首都学术氛围、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围绕首都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超前部署一批基础研究项目,助推北京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撑和前沿技术储备,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1.围绕战略需求,加强宏观引导。依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需求,注重与国家和北京科技计划的衔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遴选优先资助领域,前瞻部署一批基础研究项。

上一篇:江苏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一企业助力“机器人+”时代 下一篇:超仿真、能行走、会投篮……多款人形机器人亮相202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