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公司新闻
mgm高梅美线路.中国工业机器人17 位创业者闯四海
发布时间:2024-05-19 09:21:13 来源:mgm美高梅79906 作者:MGM高梅美线路官网

  概念风起,资本涌动。中国机器人时代滚滚而来,大批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成立,中国机器人创业进入草莽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技术与经验,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汇聚到工业机器人领域,在这片工业之国上,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试图用科技改变老旧的行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精神内核,见证行业风起云涌,让更加璀璨。

  在日本求学6年间,刘云辉相继获得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机械工程系工程硕士学位和日本东京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

  三年后,刘云辉放弃日本高薪,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教授、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作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机器视觉与高速高清成像系统领域知名专家,领团队研究医疗和工业机器人。期间,在机器人抓取理论、机器人定位、自适应控制、机器人视觉反馈控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2016年,刘云辉带领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生团队创业,成立了未来机器人。未来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李陆洋、方牧、鲁豫杰均在机器人领域具备超10年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这个专注于视觉工业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团队,通过将视觉控制、感知与5G技术融入工业车辆,致力为仓储物流领域的装卸、存取、室外分拨等环节。

  邵天兰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清华期间,他就时常翘课去泡实验室、参加科技竞赛。在清华期间,听着先辈造的故事中度过。

  毕业后出于对机器人浓厚的兴趣,前往工业机器人技术重镇德国慕尼黑工工业大学求学,在德国求学期间,邵天兰在德国知名协作机器人公司工作了三年半,完整参与了协作机器人从设计到诞生的全过程。

  2016年,AI在棋局上大放异彩,也撩动了邵天兰的心,硕士毕业的那个夏天,他拒绝了硅谷多家知名企业的offer,与付翱、丁有爽两位清华校友创立了回国创立了梅卡曼德。

  邵天兰擅长软件、算法,拥有德国先进行业经验。付翱是清华精仪系的本、硕毕业生,精通机电一体化,毕业后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首ABB的工作。丁有爽博士,先后就读于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的院校哈工大、清华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这些国内外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的院校。

  海柔创新创始人兼CEO陈宇奇,本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机器人专业。

  在创立海柔创新之前,陈宇奇已经在香港创立过一家专注 EOM Bias Controller的开发和销售的公司,研发产品体积最小且性能优先,行业排全球第一。

  2015年,陈宇奇陪同经营快递的朋友考察北京周边仓库项目时,发现大多数仓库依靠人力,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那一年的CeMAT(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26岁的陈宇奇更是在多层穿梭车和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看到移动机器人的巨大市场。

  陈宇奇项目启动的种子轮投资,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参与发起的XBOTPARK基金,初始资金支持下,陈宇奇团队只用了近半年时间,就捣鼓出了样机,即后续海柔创新“库宝”的原型。

  在有了样机、天使轮融资到位后,2016年,陈宇奇才正式创立了海柔创新。业务快速扩展之下,海柔创新以“全世界最好的机器人公司”为目标。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海柔创新最新估值已达100亿,成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毕业后先后在ABB集团和圣戈班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负责中国重点生产基地从工程到质量控制和物流的整体运作,期间积累了十余年的物流认知。

  之后郑勇加入了投资基金公司新天域资本,开始关注机器人自动化投资,2014年,发现亚马逊在全面推广机器人,原本他想寻找的物流机器人公司投资,但当时国内合适的企业寥寥。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在供应链领域工作经历,工业机器人上的丰富项目经验,他清楚物流机器人将带来的巨大价值。

  郑勇判断,物流一定是AI和机器人技术最先落地的重要场景。于是找到清华计算机博士李洪波,又拉来另外两位创始合伙人刘凯和陈曦,在清华计算机系FIT楼的地下室研发了一年。

  极智嘉内部曾就“做一家智慧物流的公司,还是做一家机器人公司”有过讨论,最终选择的是机器人赛道。

  场景上,极智嘉从汽车和电子场景入手,并向锂电、光伏行业进攻。汽车是最大体量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电子行业近年市场空间快速增长,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灵活性要求高,锂电、光伏行业需求突飞猛进,每年翻两三倍的增长。

  2017年,郑勇在调研后发现欧、美、日等国人工成本逐渐增长,海外市场对物流机器人的巨大市场需求。极智嘉开始扬帆出海,大力进攻海外市场。

  目前极智嘉中国的业务占40%左右,60%左右的业务在海外,整体50%~60%的业务来自制造业。

  创业的前三年,他在振华重工工作,是这个全球最大的港口物联供应商的工程师,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多主体系统协调与控制。具体负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输设备AGV的调度和控制系统研发。

  在自动化码头的经历,不仅让杨威拥有技术储备,也看到仓储物流巨大的需求和极速发展的市场,与此同时,国产好的仓储机器人少之又少。

  2014年快仓成立之初还是一个仅有3人的小型团队时,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在没有准备BP,仅靠一份技术规格书就跟投资人了讲了四个多小时。

  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菜鸟网络、软银中国、百世物流、海富基金、中比主权基金等知名机构,2020年12月完成C+轮融资10亿。

  得益于两位战略级股东:百世物流和菜鸟,让快仓有了稳定的订单数量,仓储机器人让仓储物流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这让快仓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在多次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中,快仓与菜鸟合作,降本增效。

  快仓发现智能内部物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商场景,在流通、制造场景中亦广泛存在,并在2018年提出新的愿景:让人类不再搬运。

  学生时期,庹华学习了机器人控制技术,并先后在Motorola Media Lab、IBM、sony研究院实习。

  毕业后,庹华先是进入世界500强爱立信,从事软件基础系统底层的研发工作,之后偶然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两家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发,其中在国机集团,遇到了曹华和韩峰涛,三个人格外契合,曾以公司为家,半年时间打造出一款150kg机器人样机。

  2014年,初始团队在北京创立了珞石机器人,名字来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个富有内涵的名字代表了他们打磨产品的决心。

  珞石创业之初从控制系统切入。一来是三人老本行,二来控制系统与、伺服系统并称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

  在选择机器人细分场景时,他们意识到,虽然主打性价比机器人有一定市场,但规模有限,于是主动调整方向,从向轻量型工业机器人转型,后者高速、高精度、更易用。

  他们避开汽车主机厂商,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入手,主攻轻量型工业机器人,尤其是3C产业大部分对机器人的需求是小负载的轻量型机器人,用于机床精密加工上下料,打磨抛光以及组装等应用,推出工业机器人XB系列和对标国际大厂的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协作机器人未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5%。到2027年,协作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亿美元,占工业机器人市场的29%,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庹华认为,在国产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5年之内肯定会有1~2家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熊蓉对科技的兴趣始于儿时。熊蓉出生在江苏太仓,初中暑假,太仓举办了一个计算机兴趣班,教BASIC语言,也介绍计算机如何跟人下象棋。彼时电脑还极为稀有,对此好奇的熊蓉就报名学习。

  这成为熊蓉的硬科技启蒙,此后更是对计算机的热爱与日俱增,1990年,她更是如愿考上浙大计算机系。

  那时的计算机系仅有5个专业,两个硬件、两个软件和一个工业造型设计。熊蓉所在的硬件专业女生更是少之又少。熊蓉在校期间疯狂汲取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等知识,并在实验中论证。

  1997年,浙大硕士毕业后,熊蓉便留校进入控制系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智能机器人。

  2000年,国家工业控制领域先驱、中国工业控制系统之父褚健担任实验室主任,在他看好下,熊蓉自学机械、电路、智能、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研制出了浙江大学第一代FIRA足球机器人。

  在熊蓉的带领下,智能机器人团队从2012年开始,多次获得世界机器赛冠军,其中三次击败全球计算机专业最顶尖学府梅隆大学夺冠。

  2016年7月,熊蓉带领几名学生创办迦智科技,面向制造业和物流业自动化需求,融合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作业、机器人移动技术,打造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及系统的高新企业。

  瓦特曼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谭胜虎,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系,师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如院士。

  2018年,谭胜虎、陈仁与冶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专家陈洪成立了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瓦特曼智能。

  陈仁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图像识别领域,并获得滑铁卢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深度学习。

  2013年陈仁加入百度,是百度IDL(深度学习研究院)早期核心成员;2016年加盟腾讯,参与组建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并成为腾讯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负责人。

  他们将场景落在了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行业,这些领域的企业即使营收达千亿,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生产工艺都极为传统。

  而且,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重工业行业工艺流程严格、作业环境相对复杂。高温、粉尘等不利环境因素,对硬件设备稳定性和复杂场景适应性有着颇高的要求。

  钢铁、冶炼等行业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也极其考验方案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程度,与一般AI创业公司不同,他们的办公地点并未选择热闹繁华的科技大楼,而是一座传统大院-中国铝业大厦”。

  这个大厦本是国家冶金部的办公地,后改造为商用写字楼,楼里有不少在老牌重工业公司,冶金领域企业相对封闭,但同一栋大楼,让他们更接近场景内工厂,也更了解其需求。

  瓦特曼推出了国内首个3D全智能清理打磨机器人,将很多带着防护面具的重体力清理工人从恶劣环境中释放出来;做了钢铁行业首个高温熔炉内衬侵蚀监测机器人系统,将高温熔炉内的“黑箱”变成透明“白箱”。

  中国钢铁占全球约55%的产能,电解铝占全球约56%的产能。瓦特曼有信心,随着推进全厂级无人化数字工厂、真正黑灯工厂的落地,智能化装备和数字化工业技术将在这些行业带来新的趋势。

  1991年,王永锟出生在黑龙江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城市。异域风情的长相经常被误认为是新疆人或者俄罗斯人。

  小时候的王永锟因影视作品经常对未来人生充满各种幻想,幻想自己是孙悟空,甚至是流落民间的皇子,命中注定的某种使命。

  初中曾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后进入慈善学校才得以完成学业。少年期间机会不多,也许正因此,他珍惜一切机会。

  2009年,王永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并在大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工大亚太大学生机器人队,队伍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中国赛区唯一一个特等奖,他也从中获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初体验。

  2015年王永锟从哈工大硕士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机会有三个:一是进入英特尔、大疆等名企;二是出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