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应用案例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4-04-11 18:18:36 来源:mgm美高梅79906 作者:MGM高梅美线路官网

  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是我校实力雄厚的全理工科二级学院之一,成立于2007年。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上实现“教、学、做”为一体化,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一批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新工科使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教学水平、实训条件上在同类院校中均位于前列。现设有电力系、机械系、汽车系、机电系,共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10个专业。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电力系统、智能制造、城市轨道交通和工矿等行业与电力相关的单位,培养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路基础、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电力设备及运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等。

  本专业就业方向广泛,可在以下岗位就业:电网公司(往届多位学生就职于南方电网公司)、发电厂、电建公司、电力装备制造厂、电力设备运行与维修企业等各电力工种岗位;工矿企业电气维修、电工工作岗位。经过一年的实习、锻炼,可以从事基层的管理岗位,后续可向中高层管理岗位发展。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电气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掌握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设计、施工、管理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电力、电子、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行业与电气相关的单位。主要从事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

  本专业旨在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电力发展急需具备输配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素质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事电力企业的设备运行及维护工作,弥补输配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紧缺。

  学生毕业后可在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公司、电力工程监理公司、输配电设备厂家等企业从事输变电工程及装备的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的工作,其中,输电线路岗位年薪超十万元。

  本专业旨在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电缆制造业急需具备电缆制造、检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从事电缆制造厂和电线电缆检测等企业的技术、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缆厂、输配电导线及配件厂家和电线电缆检测等企业,从事电线电缆生产的操作员、技术员、质检员、电线电缆营销和技术等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弥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紧缺。培养掌握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自动控制技术,从事智能控制和人工智能的产品(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装备等)设计、制造、营销、维护、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路基础、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技术、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装调、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电气、加工制造行业,从事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设备及自动化装备等智能控制技术领域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维护、营销、改造、技术支持、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施工、安装、调试、维护及经济管理等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通用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等行业,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职业能力,具有管理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无人机的安装、调试、应用、教学、维修、营销、飞行等行业,适应无人机研发、生产、应用、教学、训练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无人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低空无人机飞行技术、熟练掌握无人机的安装、调试、操控、维护维修能力,具有管理和应用技能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无人机构造与原理、无人机模拟飞行、无人机航拍、无人机维护与维修、无人机操控技术、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技能实践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应用、教学、训练等单位,进行从事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维修、营销、飞行、应用、后期处理、地勤、教员、训练、表演等岗位。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汽车生产、销售、检测、维修等汽车服务行业第一线,培养从事汽车营销、零配件采购、维修业务接待、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维护保养、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汽车构造、汽车电控底盘、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汽车电控发动机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保险公司等,从事车辆交通安全检测与监控、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车辆改装和技术开发、汽车勘察、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理赔、汽车售后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港珠澳大湾区,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弥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紧缺。培养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中,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装配、检测、营销、租赁、维护和管理工作,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控底盘、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保险公司等,从事新能源汽车设计、装配、检测、维护保养、销售、保险和管理等工作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备一定的数控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精通AutoCAD、UGNX、CAM、Solidworks等专业设计、编程软件,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机械产品加工与质量检验、具备精密数控机床加工和多轴加工编程、操作、装配调试与维护等技能,在现代制造行业从事精密加工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CAD/CAM编程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UG造型与数控加工、数控铣训练高级考证。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机械、智能制造、汽车、冶金、塑料、加工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精密加工与多轴切削加工技术应用、精密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精密零件生产及检测、精密设备管理与营销、售后技术服务等技术工作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和售后两个环节,服务于模具制造、机械、汽车、冶金、塑料、加工等行业,适应制造企业生产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利用3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装配、试验的能力,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CAD/CAM技术、模具制造技术、UG模具设计、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机械、智能制造、汽车、冶金、塑料、玩具、建材等企业从事模具三维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模具维修、模具生产管理、产品成型工艺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等相关工作岗位。

  升本渠道一:普通专升本。在大一时就可以报读普通专升本专项培训班,通过巩固学习,在大三时报考广东省普通专升本,录取后修完学业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升本渠道二:自考沟通班。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学校开展自考沟通班,通过率高,完成所有考试科目的学生可在时同时拿到自考本科毕业证,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还可获得学士书;

  升本渠道三:国际专升硕。学校和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知名学校开展专升硕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作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历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注重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方面深入探索,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推进“三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落实双主体育人。同时,学校坚持秉承“厚德、务实、强能、创新”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五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超过97%,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

  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为主,学费补偿、助学代偿、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资助、董事长津贴和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制度等多形式、多渠道的资助政策体系。

上一篇:先进示范引领 发展人民轻工 下一篇:成式AI 如何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