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应用案例
中煤旭阳:技改焕新添动能 加速布局“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4-10 10:09:30 来源:mgm美高梅79906 作者:MGM高梅美线路官网

  产能产值逐年提升、生产安全性持续增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环保水平更高……这是国内焦化行业标杆企业——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持续实施技术改造后的深切感受。

  中煤旭阳是焦化行业第一批准入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旭阳集团邢台园区循环经济的源头。近些年,该企业以“煤”为基,以“技”强身,加大关键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技改是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旭阳集团邢台园区总经理王清风说,“向技改要效益,持续高强度技改,从新产品创造到绿色生产线进行综合式、立体式的改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中煤旭阳8、9号焦炉的生产现场,熄焦车正将1000多度高温的焦炭运往干熄焦装置,经过熄焦处理产生公司的主打产品焦炭。“除焦炭外,我们还生产焦油、甲醇、炭黑等上下游产品40余种。”中煤旭阳总工程师赵小欣说,焦化副产品在园区的项目、企业、产业之间实现了首尾相连、闭路循环。

  近年来,中煤旭阳以创新驱动发展,依托现有副产品,瞄准电池材料、氢基新能源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更强的工业引擎。

  粉碎、造粒、预碳……眼下,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现场,年产800吨的负极材料研发产线上机器轰鸣,操作员紧盯运行设备,监测生产状态,争分夺秒赶生产。

  “煤炭焦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品焦油,通过管道送往煤化工公司焦油深加工装置和延迟焦化工序,进行两道工序加工,就能提取到锂电池负极材料专用原料。”邢台旭阳新能源副总经理李卫刚介绍,这种材料用于生产具有优异循环和倍率性能的负极材料,满足动力、3C电子和储能类锂电池等领域需求。

  不远处,工人们正忙着打桩、铺设管线。“这是二期项目,打造年产2.5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邢台市首条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李卫刚介绍。

  厂区内,一排排白色制氢、储氢装置拔地而起,格外显眼。据介绍,去年10月底,公司投资2.9亿元建设的氢能源示范项目开始试运行。

  “焦炭车间产生的焦炉煤气是煤焦化产业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氢的占比达55%左右。以前,由于缺乏技术工艺,大部分直接燃烧处理。”赵小欣告诉记者,得益于开发形成的完备、先进的生产工艺集成体系,目前公司年产氢气2.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氢1.6亿立方米,纯度99.999%的高纯氢5000万立方米,高纯氢可为770余辆公交车或500余辆氢能重卡提供绿色无碳动力,替代燃油,每年间接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

  当下,中煤旭阳正谋划与旭阳集团其他兄弟园区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市场拓展等深化合作,加快建设氢能在京津冀地区的长距离运输管道,推广氢能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加快“智”造升级,是煤化工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保障,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在旭阳,记者看到传统焦化产业的面貌正在被数智化大潮所改变。

  4月3日上午8时,在中煤旭阳智慧煤场调度中心,备煤车间中控班聂云星开始了她一天的“备煤”工作。只见她轻点鼠标,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设备相继联动运转,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实现了高精度、高速度的生产。

  两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煤场有数十种煤炭,备煤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技改前,一个车间需要20个经验丰富的工人操作,每个人需要按照经验判断放煤时间、种类等。”赵小欣说,“随着企业市场的不断拓展,生产所需的大量人力需求和难以控制的误差,制约了企业发展。”

  去年年底,中煤旭阳数字化煤场正式投入使用,车间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备煤实现了自动采样、液压卸车机卸车、煤料机械堆取。

  实际上,落子智能生产,中煤旭阳也曾有所顾虑。作为传统煤化工企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复杂,数字化推进难度大,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项目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

  “干不干?干!放开手脚干!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与生产效率,才能更有力地应对来自市场的挑战。”王清风说。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智能化改造、产业升级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增长,产品出错率与一线劳动强度下降,员工向技能型人才转变的主动意识变强。”谈及企业的“智改数转”质效,赵小欣说,新技术让企业真切地触摸到了新质生产力的脉搏。

  “数字化、智能化的追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赵小欣说,“我们正在研究‘一键炼焦’课题,争取实现更大范围的智能生产,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寻求产品与生产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突破。”

  走在中煤旭阳干净整洁的厂区,听不到机声隆隆,看不到煤炭和焦炭的踪影。“我们是全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类企业。”炼焦一车间副主任王彬介绍,经过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后,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全链条全封闭,彻底实现了“用煤不见煤、产焦不见焦”。

  在8号焦炉北侧,两座60多米高的脱硫塔巍然耸立。“这是全国首创的三合一脱硫超低排放改造装置,将所有焦炉的装煤、推焦、干熄焦三道工序的烟气集中收集深度脱硫,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九成。”王彬说。

  走进中煤旭阳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装置正在稳定运行。“该项目采用复合胺化学吸收法,可实现年捕集二氧化碳7500吨,年产高纯二氧化碳产品4500吨,同时每年富产普通二氧化碳产品3000吨。”中煤旭阳生产管理部经理尹艳江说,“通过提纯精制产出食品级二氧化碳,既降低碳排放,又可用于甲醇补碳提产或可降解塑料原料。”

  得益于省技改资金支持,近年来,中煤旭阳先后实施了27项节能降碳项目,每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94.77万吨以上,被评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

  在旭阳,提质增效的“技改热”持续升腾,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襄都区工信局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荣誉13个,争取奖补资金450余万元。今年,襄都区紧扣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需求,聚焦产业链提质增效,重点从项目建设、指导帮扶、政策落实等6个方面全流程、全要素保障企业技改走深走实,以此推动企业提质、产业发展。

  有诚意、有力度的政策,坚定了企业加快技改步伐的决心。“我们将立足产业实际,不断开展关键技术、设备等改造,推进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智能提升,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创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园区。”王清风表示。

上一篇:亚通精工35亿投建高性能铝合金项目加速汽车轻量化布 下一篇:互动技术引领纺织非遗展厅新风尚传统工艺魅力再升级!